大士爺是普度時主要供奉的紙糊神像,祂的主要職司就是在祭典期間監管接引而來的孤魂滯魄,並在普度儀式進行時維護普度場的秩序,普度結束後即予以火化。臺灣普度習俗中所見的紙糊大士爺,常見的形式是連基座高約六至八尺的立姿造型,不過近年在紙糊匠師的改良下有日漸巨大的現象,甚至可達到十二尺之高。
大士爺一般常見於佛教之「盂蘭盆會」普度場合,出自於佛教《焰口經》的「面然大士」(或稱「焦面大士」),而道教則稱為「羽林大神」,但臺灣民間源於佛教信仰之普及,幾乎多以大士爺為主。
大士爺紙像最明顯的特徵為頭上頂著一尊觀音菩薩像,民間信仰認為大士爺即為觀音大士所化身,因見普度場上惡鬼搶奪布施的食物,使前來受食的孤魂無法順利領受,所以心生慈悲即變現出凶猛之像,用以鎮懾惡鬼以維持秩序。
大士爺在普度完畢之後,會連同寒林院、同歸所和眾多紙錢等一起火化,稱為「送孤」或「散孤」。
▲大士爺會在普度結束之後予以火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