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祭拜文化之起源,始於人們對於世間萬靈之敬畏,且隨者祭拜文化的演進,祭拜對象也有範圍上之衍生,包括天神、地祇、人鬼、物魅等,均已成為民間信仰中的主要祭拜對象,至於祭拜之主要目的,不外乎是希望消弭居住環境的各種天災,以及祈求個人能安居樂業。

  祭拜文化是人類文明之一環,歷經數千年之發展,已成為主宰人們心靈層面之主要力量,但現今臺灣社會中的民間祭拜行為,仍有許多不合時代潮流與需求的做法,諸如在宮廟慶典與神明繞境時,常會大量燃燒紙錢香枝與施放鞭炮,各種陣頭更是產生巨大的噪音,讓宗教儀式成為污染環境的肇因。此外,民間信仰中常見搶頭香、賽神豬等粗糙之祭拜行為,也一直存在民間祭拜文化中,成為與宗教神聖性相抵觸之行為。至於許多製程不佳的紙錢與香枝,科學研究已證實,在燃燒時會產生許多有毒物質(諸如苯、丁二烯等致癌因子),會嚴重影響到祭拜者的身體健康。

  據此,推行精緻祭拜文化之目的,其實也是禮俗文化上的革新,其中更有許多方面,是可以透過社會各界來共同努力達成。首先是祭品品質方面,以金銀紙錢為例,使用竹漿與錫箔等較好材質所製成的環保紙錢,可以減少煙塵與有毒物質的產生;以香枝為例,使用環保香枝或是以「雙手合十」代替焚香,相當值得推行;至於以往所盛行的牲禮供品,若使用鮮花素果、糕點餅乾等,不僅可表達敬神之誠意,更可減少鋪張浪費。其次在祭品數量方面,使用大面額的金銀紙錢,香爐與香枝的減量以及供品數量的精簡等,都是以數量減少來達成精緻祭拜的好方式。此外,由於臺灣各寺廟均有其祭拜文化之特色,若能在祭器方面推行使用符合該寺廟祭拜特色之祭器,亦是展現精緻祭拜文化之方式。

▲以精緻的素豬公取代豬公牲禮,亦可表達對神明的敬意。
▲以精緻的素豬公取代豬公牲禮,亦可表達對神明的敬意

  通常祭拜禮儀包括三要素,即禮義、禮器與禮文,其中以禮義為最重要。簡而言之,禮義是祭拜禮儀的意涵,例如祭祖乃表達子孫對祖先孝道的精神,應秉持「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」的孝道態度。精緻祭拜文化因此與傳統祭拜禮儀一樣,具有以下三元素,包含:一、禮器:金、香、燭、炮、水果等。二、禮儀:朔望祭祀、聖誕法會、繞境進香等。三、禮義:祈福、還願、祈求心靈平安、消災等。但其基本原則在於:一、以尊重信仰為重點,但不忘提倡環保。二、強調禮義之精神,重於祭器之使用。三、結合社會各界資源,學術、產業、官方等,一起推動精緻祭拜文化。  

  目前若干縣市政府積極推動的金銀紙錢集中焚燒,以及鼓勵信徒將購買供品的錢轉做為捐贈慈善等,其實都是推行禮俗文化革新的具體做法,並且與推行精緻祭拜文化一樣,符合現代社會環境以及市民大眾之主要需求,相信在有關單位的積極宣導下,將來一定會獲得更多社會大眾的響應與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