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宗教信仰與教育之關係

文/財團法人臺北市龍山寺 黃書瑋副董事長

  雖然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,並沒有將宗教列入教學課程,但是宗教信仰卻在當前的社會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,各宗教均教人為善,並彰顯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的因果關係,充份發揮防非止惡的效果。

  我國大部份孩童從小的家庭教育裡,家長除了在家安設供桌,奉祀佛祖、菩薩、神明、祖先等祈福庇佑之外,假日或節慶日都會帶著全家到寺廟裡去燒香拜拜,祈求菩薩神明保佑平安。在求學科考上,祭拜文昌帝君、大魁夫子,祈求中榜;在疾病方面,則拜藥師佛、華陀仙師、保生大帝,祈求健康;在婚姻上,則拜月下老人、觀音菩薩,祈求好姻緣;在事業方面,則祈求觀音菩薩、藥師佛、關聖帝君等請其福佑事業順遂,生意興隆。孩童從小耳濡目染加上父母教導,代代相傳,倒也使我國推崇儒家思想與宗教信仰互相融合,而成為我國特有的傳統民間信仰,充份教導忠孝節義的觀念,成為安定社會的重大支柱。

  臺灣的宗教信仰採取自由制,佛、道、天主、基督等等都可以被接受,而一般的民俗信仰,也各有各的信仰與支持者,因此各宗教團體、寺院、道觀、宮廟、教會也都會定期舉辦聚會,從各種不同的儀軌、法會、講經說法、祭拜儀式等做為與信眾間溝通的橋樑,而且信眾對主事者的信賴度也與日俱增,無形中形成一個小眾傳播的教育體系,如果政府有些政令宣導,能透過這個管道,也不失是一個教育體制外的體系。

年輕信眾誠心祈求神明保佑考試順利
年輕信眾誠心祈求神明保佑考試順利

  也由於宗教信仰與教育有著不可分的關係,若主事者心術不正,誤導信眾做不如法的信仰,那麼就形成反教育,反而對社會產生負面的影響,進而造成危害了!不可不慎。

  因此為求社會安定、國家繁榮,政府有必要將宗教信仰納入管理體系,與國家教育互相配合,也要培養有正確宗教信仰的管理人才,協助各宗教團體宣揚正確的教義,指引信眾正確的信仰與人生觀,建立美滿的家庭、優質的事業與安定的社會,才能讓國家不斷地繁榮,永續經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