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香枝的起源

  從《尚書》:「至治馨香,感于神明」之記載,可以看出,焚香祈求神明降臨,是我國傳統祭禮的重要儀式,藉著裊裊的輕煙,明光火苗與撲鼻馨芬的冉冉上升,請神明循香而至,達到祝告天地、祈祥納福、人神交融的目的。 有關「焚香」的起源,古書清兪樾《曲園雜纂所述》內容記載著:「《禮記‧郊特牲》云:『周人尚臭,蕭合黍稷,臭陽達於牆屋,故既奠,然後焫蕭合羶薌。』鄭注:蕭,薌蒿也,染以脂合黍稷燒之。羶當為馨,馨之誤也。然則焫蕭合馨香,即燒香之源起。」 因此,後人之焚香降神,被認為是由周人之「焫蕭艾、焚薪材,設奠祭天而起」,事實上,中國本來並沒有香料之生產,所以才有周人之「焫蕭艾」以及漢人之「焚蘭蕙」,一直到漢武帝通西域與南越後,才有香料之進口,而香品之素材亦隨著歷朝之頻繁外交,而有傳入越來越多品類的趨勢。 依據宋朝謝維新《古今合璧事類備要》記載指出,香:「或出於草,或出與木、或花、或實、或節、或葉、或皮、或液、或又假人力煎和合成,有供焚香者,有可佩者,又有充入藥者,…。」香的功能已由祭神擴充為具有避邪、驅鬼、保健等多功能用途,從古迄今,我國民間則普遍認為香具有通神、避邪的功用。

▲信眾藉由上香來與神明溝通
▲信眾藉由上香來與神明溝通